人人必读:202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救命的新法则

2020-12-04 15:04:42

       由美国AHA每5年发布的一次心肺复苏指南前几天更新了,不过相较于2015年,2020年的更新没有太多颠覆式的变化,重点在于强化。优模医学

     心肺复苏指南是基于美国心脏协会(AHA)在美国的统计数据,仅供国内参考。

      2015年在美国,约35万成年人在经历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发作时有急救医疗服务人员参与救治。尽管近年有所发展,仍有不到40%的成年人接受由非专业人士启动的CPR,而仅仅不足12%的成人在EMSS到达前接受体外自动除颤仪急救。

       此外,美国医院收治的成人患者中,约有1.2发生院内心脏骤停,与OHCA(院外心脏骤停)相比,院内心脏骤停的预后明显更好,并持续改善。

       2020年指南对有关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的建议予以合并,变化主要包括:

一、强化流程图和视觉辅助工具,为BLS和ACLS复苏场景提供易于记忆的指导。

解读:从多年来心肺复苏执行的情况来看,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医务工作者,对于流程的掌握依然欠佳,更何况是对于普通大众,故而,最新的指南精神也强化了这一点,以便于强化大家操作的规范和印象。

二、再次强调非专业施救者今早启动CPR的重要性。

解读:笔者从事急诊工作多年,深知非专业人士对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的重要性,黄金四分钟就是需要目击者第一个冲上去给予最有效的胸外按压和紧急的电除颤,这也是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三、再次强调确认前,有关肾上腺素的给药建议,重点突出早期肾上腺素的给药。

解读:肾上腺素的使用在2019年的指南更新中也未能阐明使用的合理性,目前仍存在疑问,肾上腺素不能改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生存及预后。但最新的指南还是建议早期给药。

四、建议利用事实视听反馈,作为保持CPR质量的方法。

解读:事实视听目前对于大多数地方来说肯定是做不到的,目击者能上前按压已经很不错了。不过这是发现的趋势,也是有条件的城市引领的开始。

五、在ACLS复苏期间持续检测动脉血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做法可能有利于提高CPR质量。

解读:在2019年的指南更新中已经阐述了持续动脉压监测的重要性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的必要性,对于有条件的医院,此方法对心肺复苏的质量,提高复苏成功率有帮助。

六、根据最新证据,不建议常规使用双重连续除颤。

解读:除颤不是你想除,想除就能除的,多除无益甚至有害。指南建议不要连续除颤,每次除颤还是要有间隔,尤其是2分钟高质量胸外按压。

七、静脉通路是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复苏期间的首选给药通路,如果不能建立静脉通路,也可接受骨髓腔输液。

解读:静脉通路的问题一直都是抢救的关键,当心脏骤停时,尤其是心脏骤停时间较长,患者血管塌陷,很难找寻,静脉穿刺很有难度,尽管骨髓腔穿刺在多数医院有所开展,但利用率依然不高,且成本昂贵,希望以后能有所改善 

 八、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患者需要密切注意氧合情况,血压控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评估、目标温度管理以及多模式神经预测。

解读:2019年的指南更新已经肯定了多模式神经检测和温度管理,复苏后病人的生存质量如何,全靠这些检测手段了。但是对于很多基层医院,实施这些技术似乎还很遥远。

九、心脏骤停患者在初次住院后需要经过较长恢复期,因此应正式评估其生理、认知和社会心理需求并给予相应支持。

解读: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患者从鬼门关走了一遭,身心都有很大的创伤,从关心身体到关心心理,这是指南的进步,也是医学人文应该有的,也应该关注的。

十、复苏后组织非专业施救者、EMS急救人员和医院救护人员进行总结分析,可能有益于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解读:不仅要关心病人,也要关心施救者。因为救人本身就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分析总结不应该只是批评和否定,更应该有关心和帮助。

十一、孕妇心脏骤停管理以孕产妇为重点,必要时准备及早实行围死亡期剖宫产,以挽救婴儿生命并提高母体复苏成功率。

解读:关于孕产妇的心肺复苏指南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指导,可能因为样本数据太少,但此次更新,也算填补了一些有疑问的空白点吧,母婴平安,不是不可以做到。


特色产品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